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布鲁奈罗老饕必知【塞西塔】!

布鲁奈罗老饕必知【塞西塔】

时间:2025-08-12 07:41:45 来源:安不忘危网 作者:时尚 阅读:528次

布鲁奈罗-蒙塔希诺总葡萄园面积洋洋洒洒2000公顷,布鲁必知表上面数字庞大,奈罗这其中也不乏出产天花板级别好酒的老饕酒庄。

知名意大利葡萄酒专家伊安·达加塔(Ian D’Agata)眼中意大利十大鼎级风土,塞西有一块经常被人忽略的布鲁必知布鲁奈罗子产区——塞西塔(Sesta)。来自塞西塔的奈罗多个酒庄,均出现在了知味GREAT100意大利百大风土名庄大展上,老饕包括来自塞西塔酒庄(Tenuta di Sesta)和索普拉酒庄(Sesta di Sopra)。塞西

图片

知味GREAT100意大利百大风土名庄大展酒庄

塞西塔占地160公顷,布鲁必知位于蒙塔希诺南部,奈罗气候温暖,老饕风土非常独特。塞西沿着欧奇亚(Orcia)河床顺流而下的布鲁必知风给塞西塔带来了显著的昼夜温差,让温暖的奈罗塞西塔出产的布鲁奈罗葡萄酒依然带有优雅迷人的芬芳。

塞西塔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350-450米海拔,老饕土壤十分贫瘠,主要为加列斯托(Galestro)片岩,酿造出的葡萄酒有着极为优雅的风格。

第二部分:200-350米海拔,土壤以砾石为主,口感更为柔和饱满。

第三部分:150-250米海拔,靠近欧奇亚河,土壤为富含铁的红色冲积沙石。

图片

凯琳·奥基夫(Kerin O’Keefe)是一位精研意大利葡萄酒的酒评家和作家,主要有三本深入意大利著名产区的专著:《弗兰克·碧安帝·山迪:布鲁奈罗绅士》(Franco Biondi Santi: The Gentleman of Brunello)、《布鲁奈罗-蒙塔希诺:理解和欣赏意大利最伟大的葡萄酒之一》(Brunello di Montalcino: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One of Italy's Greatest Wines)和《巴罗洛与巴巴莱斯科:意大利葡萄酒的王与后》(Barolo and Barbaresco: The King and Queen of Italian Wine)。

图片

凯琳·奥基夫提到,塞西塔所在的圣安杰洛(Sant’Angelo)子产区,高海拔是这片区域出产优质布鲁奈罗葡萄酒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风土条件下,布鲁奈罗葡萄酒呈现出深石榴红色,既拥有南部布鲁奈罗葡萄酒的标志性圆润口感,又有着高海拔带来的良好酸度,整体风格得到了平衡。

图片

索普拉酒庄(上图中139位置)是塞西塔内的一家家族经营的精品酒庄,只有4公顷精品葡萄园,今天要推荐的这款年产仅4000瓶左右,藤龄30年以上。2017年份获得RP94分,JS94分,Vinous 92分。各个年份获得各大酒评机构90分以上评分都不在话下。

图片

布鲁奈罗就像是托斯卡纳艳阳下沉睡的雄狮,超长陈年待机能力,装瓶至少五年后才能醒来,初闻是熟透的李子跌落灌木丛,遇到了玫瑰仙子,细品更有陈年波特酒般的皮革香。适合搭配战斧牛排,让丰富的油脂与紧致的单宁在口腔中对决。关键是开瓶后还能玩味5到7天,甩开那些开瓶几小时就垮掉的列级庄几条街。

图片

红酒世界在2024年拜访酒庄,老庄主夫妇

【为什么推荐

——布鲁奈罗都没有太便宜的,但是400就可以喝到顶顶好的布鲁奈罗了。好喝、不贵又经典,400出头刚刚好

——常年RP、JS、Vinous、Decanter 各大酒评机构90分以上

——知味GREAT100意大利百大风土名庄大展酒庄

——家族精品酒庄,4公顷葡萄园精心照料,年产4000瓶左右

——JR 如此严苛的20分制,也获得17分高分

图片

RP常年评分90分以上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家中必备,卡斯顿奶砖面包承包整个早餐!
  • 《王者荣耀世界》发布先锋保密测试 今日起至7月14日结束
  • 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下调 周环比下跌24%,市场研究
  • 小托马斯35分末节17分 沃克24分黄蜂负凯尔特人
  • 泉州新增及重新启用14个电子警察抓拍交通违法
  • 11日早报:西蒙斯参加训练 科沃尔将为骑士出战
  • 11月24日起 厦门和宁路临时改为单向通行
  • 買ETF變全民運動!4兆資金開啟骨牌效應 高股息之亂,誰是輸家?|天下雜誌
推荐内容
  • 异种器官移植再突破:全球第三例基因编辑猪肾移植人体|周一健
  • CPI反轉,聯準會6月降息希望死透了嗎?|天下雜誌
  • 汉阴县凤台幼儿园:学习雷锋践行动雷锋精神润童心
  • 重燃降息希望,費半漲幅破2%|天下雜誌
  • 該擔心嗎?5大股市泡沫指標:市場多焦慮?台積電效應很危險?|天下雜誌
  • 英國股市也創歷史新高!富時100指數為什麼漲?|天下雜誌